根据研究成果绘制的有牧师在场的地下室防腐处理场景(Nikola Nevenov绘图)。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据介绍,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过程漫长而复杂,涉及使用多种不同防腐物质,当下对防腐物质的知识主要来自古代文献和对埃及木乃伊有机残留物的分析。虽然此前的分析已成功鉴定出多种防腐用物质,但各种成分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总体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
为此,最新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克西姆·拉格奥特(Maxime Rageot)和共同通讯作者、德国慕尼黑大学菲利普·斯托克汉默(Philipp Stockhammer)与同事及埃及等合作者一起,对31个从埃及塞加拉(Saqqara)一个防腐工坊找到的陶瓷器皿进行分析,该工坊可追溯至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525年)。
塞加拉墓地项目挖掘区(图源:图宾根大学塞加拉墓地项目)。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此次研究的这些器皿上刻有防腐的指示文本(如“放于头部”或“包扎/以之防腐”)和/或防腐物质的名称。同时,这些器皿还含有防腐物质的残留物。所有这些信息使研究者能够理解在木乃伊制作流程中使用了哪些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如何混合、命名和应用。例如,论文作者发现了3种不同混合物(其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榄香脂、黄连木树脂、刺柏或柏的副产物及蜂蜡)专门用于头部的防腐,还有用于清洗身体或软化皮肤的其他混合物。
论文作者进一步将残留物分析鉴别出来的混合物和铭刻标签作比较,他们发现,通常对古埃及词“antiu”译为“没药”或“香”可能有时是错的,因为在工坊里它不是指某个单一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油脂的芳香油或焦油的混合物。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许多防腐物质来自埃及之外,包括黄连木和刺柏产物可能是从黎凡特进口、榄香脂可能来自南亚或东南亚雨林。这表明,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在促进与地中海和更遥远地区的长距离贸易中也发挥作用。(完)
郑州举办“奇妙游”“穿越古今”闹元宵******图为大红灯笼与CBD地标建筑“大玉米”相得益彰。 王宇 摄图为活动现场一位身着古代服饰的女子。 王宇 摄图为手工艺人现场制作纸质灯笼。 王宇 摄图为成排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王宇 摄图为手工艺人现场捏制面人。 王宇 摄图为“国潮”灯笼与远处的“大玉米”相映成趣。 王宇 摄图为两位身着古代服饰的女子。 王宇 摄图为两名身着汉服的外国女孩早早来到活动现场。 范晓恒 摄图为活动现场的舞台走秀节目。 范晓恒 摄 2月3日晚,“一切美好·郑在发生”元宵奇妙游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湖 CBD广场区域举办。活动以元宵佳节传统文化习俗为依托,采用“沉浸式穿越体验+寻宝互动”模式,使市民行走郑州,穿越古今。
|